1. <pre id="ticca"></pre>
  2. <object id="ticca"></object>
     
      
     
  3. 智慧論語
  4. 品牌快訊
  5. 我都系繩了,為什么還是碎了?

    在使用和把玩紫砂的時候,一不小心失手將蓋子掉落下去,這件事我想不止我一個人經歷過。后果當然也很慘,缺口、裂縫還算輕的,嚴重的時候直接碎成幾片。這時候碎的哪里是蓋子,明明就是我們這些壺友的心??!

    按理說蓋子碎了,重新配一個就是,可是在紫砂行業里有句話:寧做三把壺,不配一個蓋。你就可以想象配蓋,是多么繁瑣的一道工序。

    我都系繩了,為什么還是碎了?(圖1)

    有一些比較慎重的壺友,在拿到愛壺的時候,選擇給壺系一根壺繩,不讓壺蓋脫離壺身,以免磕碰或摔壞。

    這種方法確實不錯,能夠防止一些因為不小心而導致的損失,可是給壺系上壺繩,卻也會帶來一些別的風險,比如壺與蓋子天天連在一起,無論洗壺還是倒茶葉,壺蓋都在那晃蕩著,磕碰的概率其實很大。

    另外還有一重風險就是,壺友系上壺繩以為很穩固,卻沒發現隨著時間的流逝,繩子也會松動,如果沒有及時檢查繩子的狀況,那么紫砂壺破相的幾率也很大。

    我都系繩了,為什么還是碎了?(圖2)

    那么系上壺繩,及時檢查,壺的安全性是不是就提高了很多,值得向廣大壺友推廣呢?

    可惜事情遠遠沒有這么簡單,深入了解之后才發現,紫砂壺到底該不該系壺繩,有人支持,有人反對。


    反對派

    有些不系壺繩的壺友說話很直率,直接說系繩是不懂行。這讓系壺繩的壺友心里難免有一些小疙瘩,不舒服。

    反對派之所以這么說,則是因為他們玩壺的時間久了,更注重的是用壺的手勢。

    我都系繩了,為什么還是碎了?(圖3)

    在這類壺友心中,唯一修身養性之事,就是用好壺品茗。因此,養成良好的用壺手勢,在使用茶壺時靜心、凝神,就不必擔心壺蓋會不會摔壞了。

    修煉到這一境界,壺、心同靜,真性情也!



    支持派

    系壺繩的壺友認為,壺繩是一種傳統美。紅繩結與茶、與壺,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,中國繩結藝術博大精深,它呈現的傳統美不亞于茶與壺之美。

    觀賞性上,在壺蓋與壺身之間打個藝術結,壺看起來更加優雅;實用性上,系上壺繩,只要注意細節,也的確不用太擔心磕碰了。一舉兩得,何樂而不為呢?


    我都系繩了,為什么還是碎了?(圖4)

    至于面對系繩是不懂行的說法,這類壺友認為,懂不懂行,豈是一根壺繩能夠說明的問題?人生在世,能一笑釋然對待的事情,便看成娛樂也挺好的。

    修煉到這一境界,云淡風輕,真灑脫也!

    說法紛紜不一,卻并無一定公論。壺繩可以似救命繩,提防可能的不小心;也可以似流沙,越握緊越抓不住……而這一切,都在于用繩的那個人。

    我都系繩了,為什么還是碎了?(圖5)

    系與不系,繩就在那里;系與不系,壺就在那里。

    我相信,系壺繩的壺友,和不系壺繩的壺友,都一樣的愛紫砂壺,都可以成為志趣相投的朋友。那么你用紫砂壺系繩還是不系繩呢?為什么?

    溫馨提示:系壺繩的朋友,泡茶、養壺的過程之中,難免會有茶湯溢出,壺繩必定也會有所沾染,長此以往,壺繩就成了一根微生物收集器,所以要注意清洗你的壺繩哦。

    我都系繩了,為什么還是碎了?(圖6)

    至于不系壺繩的朋友,倒茶水時可以將另一手指按在壺鈕或壺蓋上,動作不可過大,保持倒茶的過程中壺不離手,畢竟很多掉壺蓋就是在倒茶的時候發生的。

    還有的壺友喜歡模仿賣壺商人玩的那些蓋不掉、蓋嘴倒立等小花樣,這個是需要一定時間積累的,如果你玩壺時間不長,千萬不要輕易嘗試,以免愛壺受損。


     
     
    宜興市智慧紫砂有限公司 \ 宜興市陶靈天下紫砂文化藝術有限公司
    客服電話:0510-87408766 13861522878
    郵政編碼:214221 地 址:宜興市丁蜀鎮陶瓷城D區5棟214號
    客服郵箱:888@jndyb.com 官方網址:www.raylight-cn.com ICP備案號:蘇ICP備19044970號-1
    Copyright @ 2005 www.raylight-cn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      
        
    亚洲国产麻豆精品久久

    1. <pre id="ticca"></pre>
    2. <object id="ticca"></object>